5月22-2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和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承办,伊顿纪德·優教育协同支持的“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举行。上海市教委、上海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科研研究院、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上海市各区代表及市级项目校代表、福建省南安市、重庆市江津区、贵州省贵阳云岩区、江苏省无锡市等200位教科研专家学者、“新优质学校”实践者同场论道,展示“新优质学校课程教学及支持系统”的推广应用。新优质学校建设,以“回归教育本原”为核心,坚持在常态的学校解决常见的问题,让家门口普通学校走向优质学校,促进高质量发展与优质教育均衡。来自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校、全国新优质学校成果推广运用区的项目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近十万人线上观看。
新优质学校成为上海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不挑生源、不聚资源、不以分数排名为教育追求……自2011年启动以来,“新优质学校”项目已经走过十二年历程,一所所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有力托举起上海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致辞表示,新优质学校是上海教育的一张新名片,为普通学校提供了变革路径,新优质学校需要在守正创新中前行不辍。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
杨振峰提出,高质量基础教育有六个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基础,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既关注学生、家长当下的需求,又把学生长远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四是每所学校发展水平均衡,百花齐放;五是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家、校、社协同育人;六是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与育人实践真正实现言行一致。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新优质学校何为?一是要坚守新优质学校的核心理念,包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个性,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二是要创新新优质学校发展方式,通过沉浸式调研,挖掘关键经验,建立基本模型,分析关键问题,设计关键的行动项目,寻求改革提升的策略路径。三是要深入开展新优质学校专业研究,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律的研究,提炼学校发展的普适性经验,形成可推广和借鉴的有效做法。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充分肯定了“新优质学校”项目的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对推动公办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期待成果持有方和推广运用地区能开展形式更多样、效益更明显的实践探索。开幕式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桑标主持
直面“变”与“不变”:在实践中推陈出新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表示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在推陈出新中,要不断地打好底色:坚守新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还要深化新优质学校的实践路径。第一,打造底色。从“教育认识”“教育观念”走向“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育信仰。新优质学校要凝练体现学校价值追求的理念,尽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但在完成这些阶段性任务背后应该有不变的理念坚守与遵循。第二,直面挑战。在事件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给出答案。在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挑战时,要明白其中“变”与“不变”的道理,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做出专业判断:哪些必须坚守、哪些需要改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第三,创新路径。包括求“新”,直面新问题,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出新路子;求“深”,行动背后的理论逻辑、价值追求要非常清晰;求“实”,新优质学校倡导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第四,抓住关键,促进“双新”课程改革落地。一要重视知识学习的结构化,二要强调“学科实践”,三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包括:核心素养与知识点的关系、高阶思维与低阶思维的关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综合评价与纸笔测试的关系、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育人为本、创新驱动:新优质学校如何走向高质量?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
面向新时代,“新优质”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在回顾新优质学校探索历程时强调,回归教育本原是新优质学校的核心理念,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是办学追求,坚持在常见的学校解决常见的问题是基本策略,努力树立新时代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价值标杆。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要体现育人为本、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百姓满意等特征。推动新优质学校建设与发展,包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需培育校长队伍、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创新项目研究、继续实施优质学校成长认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等六个方面的措施。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赵平
新优质学校建设是一项教育品质的提升行动,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赵平在分享普陀区三所新优质学校的发展历程时提到,新优质学校建设与普陀教育提出的“适合教育”理念在内涵建设上高度一致。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普陀教育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内驱力,率先发布了支持紧密型学区集团办学的“政策包”;另一方面,积极地依托各类市级项目平台,将内驱的动力融合外部的助力,形成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的合力。如今新优质学校项目已经深度嵌入到普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普陀“适合教育”所面临的很多难题,将在新优质学校建设中不断得到答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在点评中谈到,活力、科研、教研是上海教育的三个优势,在新优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新时代、新时期,新优质学校如何打造新底色、形成新方案?李政涛提出了一个关键词:“结合”,要把新优质学校建设进一步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未来学校建设结合起来、与“五育融合”结合起来、与数字化转型结合起来、与国际化结合起来。主题论坛由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中正主持
同场论道:“新优质学校”如何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优质学校”如何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并辐射更多好的经验?来自上海市、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重庆市江津区、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江苏省无锡市多位教育管理者与教育界专家学者同场论道,交流经验、总结成果、共谋未来。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卿龙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卿龙从系统化区域架构、本土化靶向施策、具象化成效初显三方面汇报南安市新优质学校项目推广应用经验,以新优质激发办学新活力,在“深度”和“广度”下功夫,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在论坛交流环节,来自上海、重庆、泉州、贵阳四地的新优质项目校校长介绍了让“家门口的学校”走向新优质的有效探索。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借鉴高中“双新”课改的理念与实践,尝试在初中阶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探索指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新样态。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从文化立足、 课程建构、课堂诠释、评价改革绘制新优质学校发展全息图。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二小学以“问需于师”“打磨团队”“正向激励”“赋能提质”,完善学校支持系统,激活教师成长因子。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十中学学校通过共同管理、多元共治、文化兴校、特色发展实现学校治理变革。交流最后,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刘莉从育人方式、学校治理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点评解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微论坛环节,多位来自新优质学校项目校的校长、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从不同的视角讲述对“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的期待。新优质,“新”在于对优质、高质量新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新”在于对教育本原的坚守和初心。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身是动态的过程,而促进每个孩子全面而健康的成长、实现幸福而精彩的人生,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校长以及各方代表期盼新优质项目创造基础教育更鲜活的实践经验,以服务和辐射上海乃至全国更多学校,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论坛交流环节由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冯明主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张民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张民生总结到,作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新优质学校”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应更大范围地发挥辐射作用。“新优质学校”的发展永无止境,现阶段必须思考如何为新优质学校的“高质量”注入新内涵、什么样的质量能称得上“高”、下一步的发展如何进行等等。转变育人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天的教育更强调“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聚焦创新创造,将校本行为与国家行为相连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指出,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要抓课程、抓教学、抓评价、抓队伍、抓治理,但要明确“主攻方向”凝心聚力;二要明确信用责任,要有“改革自觉”,在改革中成长,在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形成中做好引领者。5月23日,各项目校代表参访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校洵阳路小学和敬业初级中学。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发展的原则,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升为目的,围绕“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参加论坛的五地代表联合发起成立了“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跨区域协作共同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优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优质学校旨在回归教育本原,以协同共进的姿态,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位学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新优质学校当以融合之势,走向共生并茂,伊顿纪德·優教育期待与众教育人,在关系与连接中,共探新优质学校的发展底色,共创高质量教育的实践路径,共同涵育均衡发展的育人生态。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 延伸阅读 //
▲回答2022:从自身站立之处,连接、互助、共创,以行动致敬美好教育|伊顿纪德·优教育
▲高质量管理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 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聚力•内生•创造:集团化办学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生态|精彩回顾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精彩回顾
▲第二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大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新书发布会 | 精彩回顾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優教育·DIE教育戏剧论坛精彩回顾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精彩回顾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密码:课程创生力、学科研究力、学生研究力 | “面向未来教育的校长领导力”论坛
▲聚焦研训领导力,走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 | 精彩回顾
▲创造•探究•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精彩回顾
▲直面“新课程与育人方式变革”,在办学实践创新与教育思想建构之间深度对话|上海市教育学会“星校长”论坛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優教育TALKS精彩回顾